□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贾莹莹
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特色产业,是今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省许多地方自2016年开始,一直在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如今春暖花开,又是一年耕种季,不种玉米的农民在种什么?收益如何?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前往辽宁铁岭市清河区进行了采访。
企业投资,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
阳春三月,位于深山之中的清河区聂家乡广东山村,山花盛开,散发着淡雅的清香。老人在家门前惬意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在水沟里嬉戏玩耍,几位中年妇女在打扫自家的庭院,一派悠闲的山居景象。
从地里干完活回家的村民袁亚玲告诉记者,她刚在村里的一家农业公司种完豆子,这一天她赚了80元钱。“我们村的耕地已全部流转,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了。”
广东山村原来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地处山区,机械化生产受限,种植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高,加之近年玉米价格持续低迷,村民的种植收入很低。为此,当地政府和村“两委”酝酿改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改种经济作物,既需要资金,又有风险,早已习惯种植玉米的村民很是担忧。
“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先吸引外来投资者,流转土地,再调整产业结构,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保障农民的利益。”聂家乡乡长李枫对记者说。2016年,广东山村引进了一家农业企业和软枣猕猴桃种植项目,并以52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全村2100亩耕地。土地流转费加上国家的补贴,每户村民可以获益720元/亩。“农户已经拿了3年土地流转费,即便是项目失败,公司撤资,村民的利益也不会受太大损失。”
据介绍,软枣猕猴桃以前都是野生的,近些年由于技术成熟了才开始人工种植,亩产可达2000斤,按照目前每斤10元的市价计算,亩收益在1万元到1.2万元之间。当地政府之所以选择在广东山村实施这一项目,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李枫告诉记者,首批项目采用“先流转、后反租”的形式运作,如果村民愿意参与种植,可以反租承包或土地入股方式与公司共同管理经营,收益按照4:6与公司分成。
村民对软枣猕猴桃种植项目都表示赞同。今年60岁的张贵峰说:“玉米可真不能种了,赶上年头不好,一年白忙活。现在是人家企业投资种植,等两三年之后,果树到了盛果期,咱们村民就可以承包种植了。种软枣子可比种玉米强多了。”
袁亚玲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后,她家一年的纯收入是2000元~3000元,土地流转之后,她不动一锹一镐每年至少能保证6000元的收入。平时给人家打工,每天还能赚80元~100元。
李枫告诉记者,除了调整种植结构,广东山村还将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址打造集采摘、餐饮、登山观光等休闲旅游配套项目,可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安排村民就业300余人。
项目示范,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
春阳如沐,清河区张相镇斛米沟村的大片梨树正含苞待放,让这个小山村充满了生机。
走在村子里,记者看到一百多位村民正在山坡田间种植花楸树苗。“这片山上的梨树中间,以前每年都要种植玉米,总共有400多亩。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村里引入投资人,并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流转给这位投资人,改种观赏性极佳的花楸。”斛米沟村党支部书记康家斌说。
他告诉记者,为了改变种植结构,2016年,村“两委”组织了部分村民代表到一些种植基地考察,发现花楸这个品种的经济效益非常高,达到盛产期后,一亩地的纯收益至少能达到七八千元钱。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引入投资人,并以500元/亩的价格将420亩土地流转给他,由投资人出资种植花楸,减少村民承担的风险。
“花楸成果像蓝莓一样,提取的色素可以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因为这片土地无污染,所以特别适合种植花楸。”看着一枝枝刚刚露出小嫩芽的小花楸,投资人杨树林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谈到村里今后的发展,康家斌介绍说,种植花楸是为了打造采摘园。以前山上的果树春种秋收靠天吃饭,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遇到市场价格不好时,农民就只能受损失。打造采摘经济和乡村旅游,可以改变这一状况,让村民有比较稳定的收入。
康家斌告诉记者,村里马上还要牵头成立合作社,从生产到销售由合作社管理。他表示,现在村里的果树品种还相对比较单一,建起合作社后,就要增加一些新果树品种,还要建蔬菜大棚,争取6月就有采摘的水果。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村里设想,利用3至5年时间,打造出集生态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园区,增加村民收入,带动大家致富。保守估计,今年我们村将人均增收30%~50%。”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农民的观念需要改变。康家斌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花楸项目的示范,引导村民改变种植玉米的习惯,加入花楸项目,积极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