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浮夸的演技,但你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那就是生活。《八月》这种着眼于生活,凝聚点滴生活细节,在舒缓的拍摄节奏中,简洁表达出生活情感的拍摄方式,让人喜欢。
■ 邱子
看了《八月》,过目不忘。
去看之前,知道这部影片获得了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心想:它凭什么得奖呀!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启用非专业演员的、无特效的黑白影片,是导演的处女作。我是喜欢看故事的,可这部影片没故事,有的是一些看来零散堆砌的情节,没有故事也罢,这影片连台词都很少。可是,走出电影院,影片里的一些画面竟反复在脑海里出现。导演张大磊会在画面里藏情节,那些藏在画面里的情节并不与你亲身经历的事情、人物一样,可在不一样的事情、人物里,你却有相似的感受。
影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西部小城,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将被打破,国有电影制片厂家属院里,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处境和选择,而少年小雷在这样一个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中懵懂成长的故事。
虽然看完影片已有月余,但影片里的大部分情节、画面至今没忘,好电影不就是这样吗?会让人不停地思索,而每一次思索又有新的体悟,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画面,有时会会心一笑,哦,电影说的意思,懂啊!
这个影片从始至终流淌着淡淡的温情,从容,缓慢。
影片的这个画面太平常了:宿舍楼间不太宽敞的空场,晚上,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小炕桌放在地上,五六个男女街坊坐在小凳上围着小桌打牌,离他们不到半米,有个老人在生炉子,大概是柴湿吧,炉子不好生,老人用扇子往炉门扇风,烟熏火燎,而在打牌人身后,有几个小女孩儿在跳皮筋儿……烟越来越大,打牌人被笼罩在烟雾中,只见两三只手挥动起来驱赶烟雾,其中一个女人边挥舞边说:“真呛!”语气却是平和的。那一刻,生炉子的照样生,打牌的照样打,没有气,没有恼,没有语言的磕碰!远处来了一辆要停靠的汽车,几个跳皮筋儿的女孩儿,一声不响,收了皮筋儿,走出镜头。这组镜头可以说在电影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我就是总想起来,我自己的生活里没有过这个场景,但这种生活氛围我经历过,那会儿的邻里关系就是这样啊!
再看另一幅画面,也体现到邻里关系,小雷和妈妈在楼外乘凉,一邻居在他们身旁的一个水桶里涮墩布,边涮边聊天儿,他说:“我们多年的工龄现在大部分变成了一屋子毛线,我们也不会做买卖,这事儿张不开嘴啊,你说,这毛线怎么卖啊?” 说这话时,他像是在随口说家里遇到的一件以往也遇到过的为难事儿。当他再次出来时,小雷妈妈拿着一小卷钱往他上衣兜里揣,他说什么也不要,小雷妈妈说了句:我家还有一个上班的……推让间,小雷从妈妈手里拿过钱,硬塞进他的上衣口袋……邻居面对“难”的态度,小雷妈妈体谅他苦衷的爽朗大方、慷慨善良全在一揣一推中。
遭遇股份制改革、部门重新组合、新的工作岗位没有原来可心的小雷爸爸在终于决定低下高贵的头,准备去外景地出差前有这样一组镜头:晚上,家里人都睡了,他在家中窄小的空间,对着冰箱,狠命地打着空拳,哼哧哼哧地喘气声吵醒了小雷,小雷扒着门缝看着爸爸,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过来人知道,这拳来源焦虑和彷徨,生活怎么可能永远是晴天?画面里没有一句台词,没有悲情,有的是骄傲与尊严。小雷爸爸在另一场景有一句台词,只有一句:我觉得改革挺好的,只要有本事,没事儿……是的,小雷爸爸心底里的自尊,我们每个人都有啊!不能在面对生活不如意时,败下阵来……
看这段影片时还有一个感觉,小雷家的房子好小啊,基本没有空地儿,拍他爸爸打拳的摄像机好像就在他身后近在咫尺的地方,仿佛小雷爸爸往后退一步,都会碰到摄像机似的。影片里有两个家景,一个是小雷家,一个是小雷姥姥家,小雷姥姥家也很小,屋里人多都转不开身,可你看着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仿佛在哪儿见过?导演张大磊说,影片中充斥着上世纪生活气息的老物件,不是专为拍电影去找的,而是他本人的,在他看来,那些是生活必需品。
还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厂子里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大喇叭里说,厂子的大车坏了,请大家帮忙去推一下,于是,人们停下拔河比赛,前去帮忙推大车,这时,一个人影从人群中跳跃起来,跳得好高,离地得有三尺,起哄:走啊!推车去喽!嗯,生活中有这种人呢,没愁事儿,永远乐呵。导演哪儿找的演员,跳高运动员嘛?这个跳跃起来连人都没看清的镜头,把人的心思带高了。这个跳跃动作,让人心里爽爽的,跳得高,看得远,世间的事儿,再难,一笑也许就过去了。
影片表述的一切都是以含蓄、平稳的手法徐徐道来的,“舒缓”是它的特点,舒缓是导演的追求。电影里没有直接展现矛盾冲突的画面,台词里没有落地有声的语言,而一些体现矛盾冲突的行为都是在画面之外或在远景的小点中结合画外音完成的。
看过张大磊的导演日记,日记里有影片没有用到的片花,其中有一组镜头是小雷妈妈在得知小雷差8分没有考上重点初中时,把他整天搭在脖子上的三节棍给撅了,那三节棍是爸爸用墩布头给他做的。导演日记里的那组镜头,妈妈很生气,撅三节棍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比较“大”,但在我看来,很正常。而导演留在影片中的这组镜头,妈妈是愠怒的,而发怒语气的指向在三节棍,似乎在埋怨棍子,不是小雷,同时,用的是远镜头。家里有矛盾,但一切依旧温和、舒服。
影片虽然没有专业演员,每个演员的相貌也很平常,说话、动作就像你周围的人,也没有浮夸的演技,甚至某个演员在说台词时还打个磕巴,但你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那就是生活。这种着眼于生活,凝聚点滴生活细节,在舒缓的拍摄节奏中,简洁表达出生活情感的拍摄方式,让人喜欢。张大磊的处女作,是揣摩着要演到观众心里去的,他不高深,但他也不简单,他演自己的童年,演温情,也演人心在生活的疼痛下变得日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