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1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对女性“亮红灯”“设门槛” 就业歧视何时休? 婚姻:如何对抗漫长的岁月 “400万留学何时回本”戳中盲目留学痛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400万留学何时回本”戳中盲目留学痛点

□ 杨朝清

吴凯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留美花费500万元,回国后月薪仅5000元”。虽然曾在深圳做五金生意的父母从来没说过让他找份好工作来“回本”,但吴凯常常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回本”。“我看这辈子是没戏了,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4月12日《广州日报》)

从昔日的风光无限到今日的求职屡屡碰壁,“海归”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说到底也是社会变迁的产物。一方面,伴随着身份社会向专业社会转型,“海归”的光环效应和符号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国内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回国的“海归”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渐趋激烈,一回来就拿高薪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留学难免也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算计与权衡。“400万留学何时回本”,就是一道留学究竟是否值得的命题。为了获得一个“洋文凭”,一些家庭一掷千金;当“洋文凭”得不到足够的回报与价值认同的时候,他们才开始反思。盲目留学带给这些家庭的,显然不仅是物质上的得不偿失。

为了“走捷径”,一些家庭选择了“漂洋过海去镀金”。在这些人理想的图景里,与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相比,出国留学意味着更高的学历含金量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样的投机心理,根源于一种信息不对称——在就业市场,“海归”早已不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一些家庭却依然自说自话,承载着过高心理期待的如意算盘落空,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在社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职场需要的不是“海归”的身份标签,而是拥有一技之长、能够为用人单位排忧解难的员工。换言之,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干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今天,“知识改变命运”的周期在延长,“海归”想立竿见影地利益变现,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目前,出国留学已经产业化,一些国外高校热衷招收留学生收取高额学费,全方位服务的留学中介也能够从中收取不菲的佣金;当出国留学成为一种“烧钱游戏”和“拼爹游戏”,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海归”自然会降低人们信任与社会认同。

“海归”只是一种经历,能力才是持久的硬通货。“海归”在就业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何尝不是一种理性回归?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出国留学,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成熟地看待出国留学,单纯功利目的的“漂洋过海去镀金”才会越来越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