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张明芳 发自北京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3月1日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2016)》。2016年9月至12月,爱小丫基金联合北京师圣教育研究院成立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形式,对贵州、湖南、四川、辽宁、宁夏、河北六地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计搜集了7032份资料样本,进而形成报告。报告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探讨了留守女童问题的由来、现状和解决之道,呈现了留守女童所处的家庭氛围、日常生活的一般特征、日常教育情况、生理卫生状况,以及亟须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报告中还收录了大量留守女童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保存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报告统计显示,调研地区农村留守女童家庭中,一年及以上仅回家一次的父母高达50.99%,22.09%的留守女童很少与父母联系,63.52%的留守女童成绩处于中等或较差。报告认为,较其他地区,调研地区的农村留守女童呈现出区域性五大特征——性格较为内向;父母重男轻女观念依然较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独居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做家务次数较多,时间较长。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报告建议,父母长期外出导致的亲子关系残缺、留守女童心理落差,需要构建以留守女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社会支持网络模式,分别表现为留守女童父母或祖辈的监护性关爱、学校里的师生关爱、居住地的邻里关爱。在整个网络模式运行过程中,家庭网应起到核心支持作用,学校网应起到及时补位作用,社区网则应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是该机构继2015年发布中国首部关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后,再次将研究对象聚焦留守女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