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念转变、经济转型、政策保障、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加强低碳家庭建设,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耿兴敏
北京市妇联、北京市社科联近日联合举办的“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论坛上,北京市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陆小成和北京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冮树革联合作了题为《绿色发展视域下低碳家庭建设研究》的报告,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从家庭做起。
两位专家认为,作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低碳家庭是实现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
什么是低碳家庭?低碳家庭建设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建设低碳家庭?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也为妇联工作提供了新的任务和思路。就此,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了陆小成。
记者:您怎么理解低碳家庭概念?
陆小成:所谓低碳家庭包括:一是低碳的家庭发展理念。也就是家庭每个成员在追求财富积累、改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中要有低碳的意识,从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选择家庭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二是集约的能源消费结构。即在家庭能源消费中,选择低碳新能源,注重资源能源节约,注重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注重节水节电和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杜绝浪费和奢侈型能源消费。根据研究,每节约1千瓦时电,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4升净水,同时减少0.272千克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三是绿色的家庭消费行为。包括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尽可能少购买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高碳产品。四是生态的家庭生活方式:实现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养生、文明、科学的生活状态,追求更加高品质、更加生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记者:您认为目前低碳家庭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陆小成: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必然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而家庭消费行为选择又进一步传导和影响企业生产行为。目前,低碳家庭建设的突出障碍是低碳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缺失和缺位,表现为部分人对于低碳家庭生活方式及其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知,一些家庭的低碳消费观念淡薄,没有养成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同时,习以为常的高碳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浪费的习惯与观念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传统高碳消费范式成为路径依赖很难引导人们注重低碳家庭建设。
除了观念上的障碍,目前存在的经济障碍是,低碳产品的高成本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制约绿色发展。比如,低碳家庭建设需要鼓励家庭购买和选用低碳环保商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低碳环保商品往往比一般商品价格要高出很多。从节约开支的视角看,普通居民家庭往往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高碳产品,不愿意购买价格较高的低碳产品。由于节能减排所增加的成本开支只能由企业或者消费者承担,自然导致了低碳产品的高价格,而高碳产品由于不需要采取更多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本更加低廉,其高碳排放的成本直接转嫁到社会与家庭上,造成了低碳产品市场消费的困境。此外,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也严重制约着低碳家庭的建设。
另外,当前许多低碳技术还不够成熟,制约了低碳产品的推广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由于造价高、充电技术不够成熟、充电设施尚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鼓励居民家庭购买和选择新能源汽车存在一定的现实障碍。
此外,是政策障碍:低碳家庭建设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低碳家庭建设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
对于家庭购买和使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政策支撑不够,如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不少建筑物楼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措施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目前,有的社区还严禁安装光伏产品,有的地区申报分布式发电站安装程序烦琐,条件苛刻,严重制约了居民家庭对光伏产品的使用,造成光伏产品严重过剩与大多数地方(包括屋顶、空地等具备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地方)并没有大面积地推广使用光伏产品之间的矛盾。
此外,在政策理念上也存在滞后和偏差的情况。例如,有的城市虽然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但是却将低碳城市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园林绿化、植树造林或者绿色城市建设。
记者:绿色发展视域下低碳家庭建设我们有哪些选择,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陆小成: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将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有机结合,需要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维视角选择科学的发展道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碳排放、避免温室效应和大面积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迫切需要每个家庭共同担负起“保护地球绿色家园”的责任。
低碳家庭建设,迫切需要广大城乡居民家庭从自身做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注重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在观念转变、经济转型、政策保障、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加强低碳家庭建设,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绿色、低碳的家庭建设理念;比如,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碳家庭文化,摒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非利他性的消费、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在广大居民家庭生活中推广低碳和谐的发展理念。
另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家庭教育和低碳家庭行动。比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把低碳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宣传和推广,倡导低碳和谐生活,街道、社区、乡镇等部门、社会服务组织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加强低碳消费教育,倡导低碳、节约、和谐的社会风尚。
学校要重视低碳、绿色等内容的教育、培训与文化传播。
当然,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低碳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低碳产品价格。加强低碳创新,为低碳家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完善低碳政策,构建低碳家庭的制度保障体系。比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级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实现低碳消费,对开发低碳产品、使用低碳产品进行必要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出台对低碳节能型产品的经济补贴政策,提高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倡导和践行绿色、科学、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购买低碳绿色产品,如使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率先使用低碳办公设备和低碳用品,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此外,还要构建低碳家庭标准。比如,杭州市上城区科协和湖滨街道大力支持社区向居民广征低碳生活金点子,聘请杭州市科技馆专家对这些点子进行实效评估,确定了家用电器类、生活类、用水用气类、交通出行类、创新类共五大类22个小项为低碳家庭标准。据了解,该标准总分为110分,如家里养10盆以上花草可得5分、一周吃一次素食可得5分、私家车一周少开两天可得7分等;低碳达标户则分为一类、二类、三类达标,对应分值分别为95分、90分、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