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 家园 用心理学揭示闺蜜的真相 从有“性别”的玩具,到“爸爸去哪儿了” 用苦难唤起幸福感 安全感,男女都需要!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有“性别”的玩具,到“爸爸去哪儿了”

■ 侯晓然

女同学苹果在朋友圈“晒”儿子。厨房玩具套装摆在客厅中央,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同龄的小女孩认真地切切炒炒,假装做出了美味佳肴。她对儿子的评价是“一个超级热爱玩过家家的小男孩儿”,外加一个“冲天翻白眼”表情。

另外两个女同学草莓和橙子分别评价了这条状态。

草莓说:“其实过家家不分男女,就是一些家长故意减少男孩子接触‘厨房’。”

橙子说:“那是因为你家儿子没有男孩玩伴儿,找个小男孩儿和他一起玩,肯定玩儿得不一样。”

我想,橙子肯定和那些玩具商是一个理念:玩具也是“有性别的”。

玩具城是最能看出玩具“性别”的地方,尤其是玩具外包装上附着的儿童宣传照,就像公共卫生间一样“男女分明”:模型飞机、玩具枪、遥控汽车很显然是“男生”,而厨房玩具、毛绒玩具、芭比娃娃显然是“女生”……

在童话里,老木匠杰佩托把满腔的爱与希望编织进玩具中,制作出了有生命的小木偶匹诺曹。但在现实中,编织进玩具中的爱也许还在,但希望已经变味儿,其中多少掺杂了成年人传统僵化的性别偏见。

很多年轻妈妈面对自己的孩子,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男孩子就该玩男孩子的玩具和游戏,女孩子就该玩女孩子的玩具和游戏,甚至会担心喜欢玩过家家的男孩子太“娘”,或是担心喜欢玩玩具枪的女孩子太“野”。

与此同时,她们在微信朋友圈里抱怨着老公下班回家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根本不管孩子不做家务,相互转发“父爱如山”(做爸爸的一回到家就像一座山一样坐在沙发里不动了)的讽刺笑话。

“怨妇大军”里面也包括橙子同学,我特别想不厚道地评论一句:是不是你老公小时候不怎么玩过家家?

那天在电视里看到一则广告。小男孩说:“妈妈怕烟味。作为家里的男人,我们得好好保护她。”爸爸说:“所以我们选了XX油烟机,保护她的美丽与健康。”镜头一转,妈妈开心地爆炒洋葱。剧终点题,产品旁边显示广告的名字——因爱伟大。

唉,说这个剧情什么好呢?

如果家里的大小“男人”们当真想要保护怕烟味的妈妈,和妈妈分担下厨房的工作也许更加适合。在我看来,真正伟大的爱,在于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而给对方提供优质劳动工具的做法,仅仅只是为了增加劳动保护、提高工作效率而已……

相形之下,一些公益广告的“三观”更为端正。前一段时间,一则国外的公益广告在朋友圈火爆了好一阵:

父亲去女儿家做客,本以为女儿婚后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想到女儿已经从文静优雅的姑娘变成了女汉子,一头照应着懒丈夫,一头照应着熊孩子,做家务的同时还在操作着电脑,打着工作电话。

女儿歪着头夹着电话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穿梭于厨房、洗衣间、客厅与工作台之间。而女婿只是坐在沙发上玩着电脑,悠闲地接过妻子给他端来的咖啡……

父亲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给女儿留下了一封信,女儿打开一看,热泪盈眶。

父亲忏悔了自己对妻子的愧疚。多年来,他无视妻子的付出,给女儿做出了坏榜样。从小目睹着妈妈的忙碌与爸爸的悠闲,女儿不出意外地活成了像妈妈一样的女汉子。

好在这个父亲幡然悔悟了,告诉女儿,完整的家需要孩子爸爸和她共同付出才行。他也会从点滴做起,体贴妻子,为女儿做个好榜样。

这条公益广告像是标准的小学生作文一般,温情且直白地告诉人们:现代家庭里,家务活应当合理分配,共同承担。否则,当你的孩子对于家庭责任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引发的后果你也许并不愿意看到。

类似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我更欣赏作家刘震云的《手机》里的一个片段,寥寥数语,却无比生动。

来自大山深处的小姑娘牛彩云是矿工的女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报考戏剧学院。考官让她表演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没想到她径自转身出了考场,直到考试结束也没回来。

等再找到她,她正在学校操场上和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地聊天。问她为什么不考试了,她还莫名其妙:“正演着呢。不是让我表演我爸吗?他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串门儿,一聊仨钟头。”

“他每天挖煤,回家就不洗个脸吗?”

“顾不上,撂下自行车就走。”

“你就不能让他跟你妈说两句话吗?”

“他跟我妈没话。”

……

啼笑皆非之余,替牛彩云她妈感到悲哀。不仅仅悲哀于她日复一日的操劳,却连丈夫的一句话都得不来,更是悲哀于,这个忙碌一生的劳动妇女,也许根本已经麻木地认为,丈夫下班回家就去串门儿聊上仨钟头,却和自己没话是很正常的。

近年来,对于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婚姻的研究越来越多,绝大部分婚姻中遭遇的困惑,都能从夫妻俩的原生家庭模式中找到答案。而原生家庭对再生家庭最为简单粗暴的影响之一,就是父母的相处模式被孩子完全复制粘贴进新的家庭当中。

“女汉子”妈妈复制出了“女汉子”女儿,而牛彩云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也有可能默默劳作一生却和丈夫没话。可那些“父爱如山”、一回家就窝在沙发里打游戏的丈夫,他们的童年是不是也是个“为了保护怕烟味的妈妈而给妈妈买大牌油烟机”的小男孩呢?

我想,原生家庭中,父亲的“缺席”是一方面,社会大环境在男孩女孩成长过程中,对性别身份的固化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来自各方面的种种信息会让孩子认为:妈妈理应承担全部家务劳动,而爸爸理应旁观。让人担忧的是,孩子会带着这种思维长大,成家,然后再以这种思维影响下一代。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目前正在热播,“老爸带萌娃”的真人秀近年来也是层出不穷。人们在通过各种方式呼唤着父亲的“回归”,呼唤着家庭分工的合理与平衡,这不仅仅能够让婚姻得以健康成长,也能帮助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婚姻观与家庭观。

苹果后来回应了草莓的评论,说虽然儿子爱玩过家家,也特别爱帮她做饭,但自己总算放心了。然而并没有人回复橙子,只是从朋友圈得知,目前在国外定居,有一个三岁女儿的橙子即将要生二孩了,而且已经广而告之会是个男孩子。不知道今后如果小姐姐想玩弟弟的变形金刚,或是小弟弟想玩姐姐的芭比娃娃时,儿女双全的橙子同学将如何“劝解”这对小姐弟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