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建
□ 赵珊珊 王丹青
“我们这个活儿,上班、下班分不清楚。”与大医院里的坐诊医生不同,山东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后屯村的乡村医生薛积友是一名“赤脚医生”。他经常背着医疗包,穿梭于村里的家家户户。薛积友家从爷爷辈起就在村里做乡医,如今薛积友的儿子薛寒也成了镇卫生院一名临床专业医生。“技术好、心实诚”,这是村民对这一家四代“薛大夫”的评价。
薛积友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当年,薛积友的一个叔叔因腹泻去世,爷爷薛宝山深受触动,便开始自学中医。从拿自己练手艺到后来开药铺,无论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遇到有求诊的,薛宝山总是没有二话立即出诊。“真是好人,走七八里地给人看病。”直到今天,薛积友遇到当年爷爷的病人后代,还会听到这样的称赞。
薛积友小时候,爷爷经常喊他到自己屋里,教给他中医知识。而让薛积友下决心学医的,则是他的父亲薛永亮。
薛永亮从小跟父亲薛宝山学医,十几岁就能独当一面。之后,薛永亮成了镇卫生院的医生,一干就是40年。1991年,薛永亮退休,回到村里和儿子一起继续当“赤脚医生”,直到70多岁还背着药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病人服务,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他都坚持上门看病。
薛积友回忆说,有一次邻村的小男孩误喝了农药,眼看不行了,是父亲薛永亮用PP粉、肥皂水、清水一遍遍帮孩子洗胃,为孩子后续治疗抢到了宝贵时间。
延续着祖辈父辈的行医脚步,1983年,经医科培训后,薛积友回到后屯村,成立了后屯村第一公共卫生室,并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
“做乡村医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薛积友说,来看病的人多且疾病表象复杂,又没有先进的仪器辅助诊断。他还常常需要上门看病。在这个1500多人的村庄里,薛积友平均一天能诊断十多个病号;赶上常见病高发期,一天得诊断二三十人。薛积友学的是西医,跟随父辈学中医,又自学针灸,同时拜民间中医为师,搜罗民间医术。“因为卫生室没有先进的设备,要对患者病情有准确判断,这对乡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薛积友说。
一次,一位30多岁的村民突然言语不清,家人把他送到医务室想开点药。薛积友发现患者的一侧肢体无力,判断他患的是脑血栓,马上找家属将他送到镇里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这位村民脱离了危险。
作为医生,随时都要做好出诊的准备,即使是深夜,薛积友也毫无怨言。去年1月的一个晚上,他接到村里一户低保户家人的电话,了解到该低保户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危急。薛积友立刻赶到病人家,抢救病人脱险。经过十多天的护理和治疗,病人病情好转,薛积友最后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
除了高超的医术,薛积友的善良也常为村民们所称赞。村里的五保户老金偏瘫多年,家中无人照顾,薛积友就认了这门“亲戚”,免费为其测血压、测血糖,不光免除了老人看病的一切医疗费用,逢年过节还会买些礼物给老人送去。
村里有了“薛大夫”,村民们就能够“小病不出村”,薛家也先后获得了胶州市、青岛市“最美家庭”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