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丁秀伟
□ 韦彩芬
金莹一家居住在上海嘉定工业区陆渡村418号,在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金莹的舅舅、父母、堂妹,金莹丈夫的弟弟等先后有17人在区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成为上海市遗体捐献登记人数最多的两户家庭之一。
据金莹介绍,她的舅舅蒋百平是他们家族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的第一人,也是蒋百平让全家人了解到什么是遗体捐献以及遗体捐献的意义。
蒋百平年轻时,因为身体原因未能继续完成学业,但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购买了不少医学书籍,也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在蒋百平看来,医学的进步、疾病的研究都需要有人做出贡献。蒋百平就一直琢磨着去红十字会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起初家人不同意,在他的坚持和反复劝说下才慢慢接受了他的想法。1986年年底,蒋百平成为上海嘉定娄塘地区生前办理遗体捐献的第一人。
“那时候大家都不理解舅舅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后来慢慢地都想明白了,因为这个事情很有意义,是在为医学事业做贡献。”金莹说。
在金莹家庭,遗体捐赠并不是组织参与,而是在舅舅蒋百平无私大爱的感召下,大家自愿自发的行为。1993年,蒋百平去世后,金莹的姨娘和姑父等亲属也相继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金莹的父母、金莹本人也在2008年提出捐献意愿,并于2009年成功办理。
金莹说,农村人的想法比较传统,如果子女让家里的老人去捐赠遗体,这在别人看来就是不孝之举,觉得老人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对老人的身后事安排不妥当。“我们是无所谓的,要说就说去呗,我妈妈要捐献遗体,我丈夫不同意,但是我们姐妹几个一致同意,就签字了。”金莹说。
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后,金莹家庭的事迹为更多人所熟知。面对赞誉,金莹始终认为,他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们没有想过要出名或者怎么样,只想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社会和国家有利的事情而已。”
如今,金莹作为遗体捐献登记者联谊会上海嘉定工业区小组长,一直坚持开展宣传、解释、登记、组织活动、服务会员等大量志愿工作,诠释并影响着周围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她相信,只要耐心沟通,让亲人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和价值,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