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周刊 时尚 一条能降温的眼线 再次爱上自行车 让额头别“痘”了 解开手机致胖传说 三招打造轮廓唇 一步踏入大森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次爱上自行车

■ 舟子

据报道,北京三环辅路自行车道将贯通,路口设置步道阻车桩。而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也正在研究试点建设:无机动车穿行无红绿灯,第一条线路是通勤型的线路,第二条线路则穿越很多绿化带,可以成为休闲型的骑乘路线。

北京人曾经是很爱自行车的,连老外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有一首曲风独特的英文歌《九百万辆自行车》:“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这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就如我爱你……”不知作者是亲睹过北京交通高峰时段路上自行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景象,还只是道听途说。不过,随着大众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猛于虎”,自行车已经日渐式微,即使你想骑车,也是路途上障碍重重,不免令人望而却步。

我这个从逶迤山间城镇南来的人,到了北京这块华北大平原之后,也曾爱上了自行车:这么的一马平川,这么的辽阔,不骑车真是可惜了,也不方便——坐车要等,走路太远,而骑车不远不近,刚刚好!我在大学时有过两辆自行车,一辆是刚入校时在二手车行里买的,样式普通;另一辆是毕业的同学转卖给我的,100元,还很新,也很漂亮,我一直骑到工作、买房搬到北郊之后。同学们已经云散,而同学转给我的这辆车一直与我在一起,像是一个老朋友:红色的轴架,轮子上盖着银色的挡板,总不显旧,堪称“冻龄美女”。

自行车很容易丢,一个朋友丢过7辆——这还只是他多年以前的记录。而我曾骄傲于我的“冻龄美女”总在身边甚至似乎还具有神奇的“抗盗”魔力:一次下班回家,到了第二天中午,我才惊觉“背包还在车筐里”,于是我冲下楼去,发现背包还在车筐里,神不知鬼不觉,连小偷也没有注意到,哈哈!不过,这辆自行车最终还是丢了,在北郊居住的小区丢的。丢了之后,我还偶遇过它一次,但我没有凭证,因为那时的车身上已经不打钢印了,即使我手里有购车发票,我也不能证明这车非我莫属,于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去。不过,眼下自行车“打钢印”有望恢复,据报道,北京拟推自愿“实名登记”,让骑车人“为自己的自行车上一个‘身份证’,多一分安全保障”。

后来,我还有过两辆自行车,是那种新式的小轮子车,骑上去的感觉,与原来的大轮子殊异。其中一辆,是在借给朋友之后“丢”了。还有一辆迄今还闲置在我家里。眼看着家中的杂物越堆越多,我有时会想:应该怎么处理它呢?留还是不留,这是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骑车了。虽然,我不时会想骑,我想骑车去小区那家离得较远的大商场,但我不知道到达之后该把它放在哪里?它那么小巧,很容易又被人顺手牵羊。我想骑它去北边的郊野兜风,但我不敢,因为通往郊野的那条路上汽车横行,它太弱,不足以抗衡。于是,我只能任它闲置,一去数年,车身都开始“惹尘埃”了。看来,在今天的城市,爱上自行车还真不是想爱就爱那么简单,它甚至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只有这一群人都认识到了骑车的必要,联手来做一点什么,这车才能骑得起来。首先,你的车不能总是丢;然后,你要有能够骑车的路。据悉,荷兰、丹麦等地的人很爱骑车,寒冷的冬天也照骑不误。不是因为没钱买汽车,因为他们的国民收入比某些经济刚发展起来地区的国人收入要高得多,而是因为他们喜欢骑——喜欢来自国民的运动传统,也来自大自然美景的召唤,更因为有便于骑行的路。

在我不骑自行车的这些年,我常看到路边有骑行人士飞驰而过:专业的骑行服、专业的自行车。当我在风景明丽、车流罕至的山区碰到他们时,我有的只是佩服:上山的坡度那么大,他们一点一点全靠人力到达,省下的不仅仅是能源,更重要的是毅力的磨炼与肌肉的练成。但当我在城市混乱的车流中碰到他们时,我在佩服之外还有不安:这有多不安全啊,又得吸进多少尾气啊!近年,雾霾严重,雾霾的一大来源就是汽车尾气排放,于是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不仅是时尚的选择,也成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时尚是一股波澜,需要很多水流汇聚汹涌而成。给自行车以专用道,让自行车行起来,这是很多人的心愿!而一个有自行车专用道的城市,无疑是深得时尚之道:节能环保时代,还有什么比环保、健身更“吸睛”的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