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玉林
“自从2013年住进来,我就没回过县城的家。小鸡出壳后五到七天必须给鸡打疫苗,每七天一次,一个漏打整个就完了。期间每晚起来两次,给鸡舍加温,检查温度是否合适,高了要开窗、低了关窗。”4月12日,贵州省晴隆县大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志彩笑着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
“人家是闻鸡起舞,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几次亏损让李志彩想起来依然后怕,以至于她每天都守着鸡舍,看着这些鸡,她才放心。
初三没读完就去广州打工。然而广州的生活并不如意,两年后又回到家乡,认识了如今的丈夫徐海龙。过了春节,两人就去贵阳一家孵化厂上班了。
“一年后,我们就结婚了,也花光了打工挣的钱。”李志彩笑盈盈地说着。
为了维持生计,李志彩向妈妈借钱,买了1600只鸡苗。从此,李志彩和丈夫就开始自己养鸡致富了。
为了给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生活条件,李志彩和丈夫来到晴隆县城。批发蔬菜卖,去超市打工,挣了些钱后,夫妻俩又谋划着养鸡。然而,2008年那场席卷西南的凝冻天气,让小两口亏得一分钱都没了。
直到去年下半年,李志彩的养鸡场才开始有所好转。
“为什么把合作社建在梧桐村组?”李志彩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鸡也长得好。”
“光照镇虽然山清水秀,但农民经济意识差,经济发展滞后,是个典型的农业型、少数民族贫困乡镇。”光照镇镇长邓瑞兰对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李志彩夫妻俩不仅自己要致富,还带领附近54户困难户一起致富。
“54家困难户,每户200~300只鸡苗。鸡苗卖给别人10元一只,给困难户一分钱不收,这就是十几万元。”晴隆县妇联主席谢毅慧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不仅如此,鸡长大了,她还负责回收,卖的钱又全部给困难户,一分钱也不挣。
对岑卡妹,李志彩还定期送去玉米,“不能再把鸡饿死了”。
“建这个合作社,镇里不但给了5万元扶持款,又给了15万元贴息贷款,还帮我们联系大客户,签了60万元的合同。”李志彩笑容里带着严肃,政府给我们这么多帮助,我帮助这几十户困难户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