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玉林
“这个小朋友叫韦福坤,父亲去年去世了,母亲在外打工,目前跟奶奶在一起,我每个月都要去他家一次,平时见到他奶奶也会了解情况。”3月31日下午4点多,孩子们陆续走出幼儿园,园长黄德敏指着经过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轻声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
黄德敏的幼儿园叫平乐幼儿园,158个孩子中有74名留守儿童。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感觉,她时常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调查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她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QQ群,让孩子们时常与父母进行视频对话交流,减轻孩子们的孤独感。
“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有4000多元,在这里连上加班费也有三四千元。”3月31日下午,在贵州安龙县光伏小镇的工地上,返乡回家的方贵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他今年回家过年,听说要建光伏小镇就毅然留下了,“既能为发展家乡做贡献,还能照顾孩子”。
依托学校:
从幼儿园到中学关爱不断
“小福坤刚来幼儿园时,不爱说话,也不爱睡觉。老师就和他奶奶一起,拿着他父母的照片,跟他说‘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托付我们照顾你’,渐渐地他让抱了。”黄德敏抱着他睡了一个星期,再让他慢慢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和孩子一起玩。
在平乐幼儿园,每个留守儿童都建档立卡,父母在哪儿打工,他们的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情况等等,对困境留守儿童还建有联系卡,结对帮扶。对74名留守儿童的家庭境况,黄德敏和8位老师都一清二楚,“因为幼儿园老师少,每次家访我们都一起去”。
入园第一天,黄德敏和老师们就将留守儿童的家长召集到一起,开了一次家长会。这既是一次家长会,又是一次培训会。“在农村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但是教育往往被忽略。”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就将多与孩子沟通、多亲近多爱抚孩子等现代幼儿教育方式教给监护人。
除了正常的家访外,黄德敏和老师们还会做一些暗访,“家长把孩子领到家,打开电视动画片频道,就对孩子说,‘你坐着看电视,我去干活了。”“这种情况在农村并非孤立,我们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很多安全事故也是因为这样发生了。”平乐幼儿园专门把这些监护人召集到一起开会,告诉他们:将3~6岁的儿童单独留在家里非常危险,因为他们不知道防范水火电等,如果实在有事一时脱不开身,务必要请邻居到家里帮着照看。
入园第一天、平时的家长会,平乐幼儿园都会特别强调不能将幼儿单独留在家里。“学校每年还会做一次优秀监护人评选,对那些做得不好的监护人,学校老师就去家里帮扶,讲解监护常识,比如一些孩子两个星期不洗澡、不洗头,老师就去这些孩子家,一边给孩子洗澡、洗头、剪指甲,一边告诉监护人卫生知识。”
安龙县招堤街道兴隆幼儿园副园长张鑫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不仅平乐幼儿园这样做,她们也都这样关爱留守儿童。兴隆幼儿园392名幼儿中就有148名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沟通,孩子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针对这一症状,老师们就通过亲情电话、QQ等现代网络工具,让留守儿童多与父母电话聊天、视频聊天。孩子见到了父母,心里会踏实许多,父母看见孩子也会安心工作,这样老师、父母、孩子,三方面都安心了。
兴隆幼儿园每个月给当月生日的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招堤街道每个幼儿园和中小学都这样做,不仅如此,每到节假日都有关爱活动。”安龙县妇联主席戴江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
姜敏是兴隆小学五一班的班主任,她的班有18名留守儿童。姜敏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留守儿童有些性格孤僻、厌学,对这些孩子要特别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找准这些特征后,兴隆小学开始实行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措施,特别是针对性格孤僻的学生,让多个学生陪他(她)一起玩一起学,慢慢让其性格开朗起来。
经过多年实践,兴隆小学还总结出一套“五心关爱法”,就是让留守儿童吃得放心、睡得安心、学得尽心、玩得开心、家长放心。校长刘仕华特别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家长放心就是制定留守儿童乐园工作制度,加强乐园与孩子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在兴隆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制度中规定,班主任每周都要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资助慰问,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学校还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
在安龙二中的留守儿童档案卡里,记录着孩子们的家庭情况、成长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对孩子进行帮助,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指导。老师像父母一样去爱这些孩子,弥补孩子爱的缺失。
“三个一”工作法:
让关爱工作切实可行
“招堤街道现辖36个村(社区),368个村民组,总人口114921人,农业人口83247人,经过去年全方位的摸排共有1060名留守儿童。”招堤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石瑾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关爱好留守儿童,招堤街道采取了“三个一”工作法:建立一张关爱网、一份档案卡、一个活动阵地。
随后,石瑾向中国妇女报记者详细解释了“三个一”工作法。
一张关爱网就是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筹抓,街道、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配合抓,学校、村支两委具体抓,学校老师包保到人实际抓,从而形成一张上下联动的关爱网。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有爱心、有活力、有担当的志愿者队伍,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
一份档案卡。街道各部门配合学校、村支两委一起进行深度调查,对留守儿童家庭信息,诸如家长姓名、在何处务工等基本信息,每季度进行排查、每月增补的方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了这张档案卡,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就有针对性了”。调查中,中国妇女报记者走访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它们不但建有留守儿童档案卡,对困境留守儿童还建了联系卡,以便及时、便利地关爱困境留守儿童。
一个活动阵地。鉴于留守儿童都在学校读书,招堤街道就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关爱工作,诸如爱心午餐,各类兴趣班、心理疏导、爱心电话等一系列方式,搭建好关爱平台从而让关爱活动找到落脚点。
发展产业:
让外出父母返乡创业就业
“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根据本地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发展产业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回家创业。”石瑾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安龙县光伏农业科技园区和安龙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是招堤街道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之一。
在招堤街道阳方村,石瑾指着一片正在兴建的工地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这就是安龙县光伏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最大的综合性光伏高科技农业生态园,至少带动附近5个村1000多人就业。
石瑾给中国妇女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期项目现已流转土地348户1368亩。平均每户近4亩,农民以土地入股,每亩900元,这样一户每年收入就是3600元。另外,附近农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根据他们的劳动强度和技术工种不同,每人每月2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这样一年又是两万多元到三万多元。项目建成后,大部分农户还可以在自家屋顶发电,除了自己用还可以卖给国家,这又是一笔收入。该项目利用“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形式,重点发展食用菌、阴生名贵中草药、喜阴花卉、苗木等多种作物的种植和产品深加工,相对传统大棚实现了单片土地多倍产出的效益。
“园区内将建设现代农业农民就业培训中心,对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覆盖的就业培训,受过培训的农民安排到园区合适岗位务工,增加收入,形成农光互补项目独有的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石瑾进一步解释说,到时,部分农民还可以租用大棚种植食用菌等,一年又是几万元收入。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家长们可以在当地就业,发家致富,不用再外出打工,孩子们就可以有一个温暖的家了。”石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