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3月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两会特刊 “她”的节日心语 “他”的节日祝愿 女性成长的“酸甜苦辣” 全国人大代表池莉:“剩女”一词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微表情 女委员的“职业”和“家庭”平衡观 全国人大代表王海燕:自办农场助姐妹 厦门:政府购买服务助力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王海燕:自办农场助姐妹

中国妇女报记者党柏峰 发自北京 近几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反复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不断思考着村子里“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大计。

潼南是重庆市率先脱贫摘帽的区县,佛镇村在2013年就已实现在家务农万元增收的目标。“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是劳动力,关键是能不能把人心聚起来,人心齐了,没有干不成的事情。”这就是王海燕带领姐妹们的致富秘诀。

王海燕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自己的村子和全国其他农村大同小异,留守妇女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她看来,要把这些留守妇女动员起来,就要发挥村妇代会的作用。

为了让更多姐妹富起来,王海燕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巾帼家庭农场。据她介绍,自己创办的“海燕家庭农场”,主要采用公司+农场、农场+互助组模式带动了周边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共同致富。另外,通过流转土地,村里发展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参与种植的村民可以获得基本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以及额外的奖励收入,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