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华
备受关注的《反家庭暴力法》本月正式施行,遭遇家暴伤害后,如何鉴定取证成为焦点。湖北首家“反家庭暴力鉴定中心”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立,今后遭遇家庭暴力的市民,可以直接到医院挂“反家暴”专家号,及时进行伤情鉴定,确定受伤证据。(3月3日央广网)
负责家庭暴力伤情鉴定的机构不少,但这些机构多是根据司法需要展开鉴定,还得事先履行一定的手续,不会接受个人的家暴鉴定申请。湖北这家“反家庭暴力鉴定中心”则不同,不仅接受个人的鉴定申请,而且像看病一样,只要挂专家号就可以随到随检,实现了家庭暴力鉴定的门诊化。
如此改变,简化了鉴定程序,使遭遇暴力伤害的家庭成员能够通过这一渠道了解伤情和寻求帮助。更重要的是,便捷而及时的鉴定,有利于掌握并固定一手的证据,避免像过去那样,由于申请鉴定需要履行手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伤口或已愈合,伤情鉴定还没有开始,这样轻则使鉴定结果出现误差,重则让家暴的后果被时间掩盖。
在《反家庭暴力法》已正式实施的当前,这一做法无疑值得借鉴。但也要看到,建立在医院里的鉴定中心,主要以伤情鉴定为主,侧重于因殴打等行为导致身体受伤的鉴定,也可能会涉及侮辱、冷落、言语刺激等家庭冷暴力所导致的精神伤害。但这类伤害只有导致当事人出现精神症状后方有鉴定价值,医学讲究客观证据,不出现精神症状,仅凭当事人反映的情况,医生是无法给出伤情诊断的。
然而,冷暴力伤害往往十分隐蔽,且精神症状与受伤害程度往往并不一致,也就是说,当事人也许受尽了冷暴力的折磨,但精神层面可能并不表现出症状。对于这部分受害者,“反家暴”门诊就很难加以鉴定。可见,“反家暴”门诊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主要应该增加对隐性伤害的鉴定能力。
进一步而言,家庭暴力不仅涉及医学问题,还涉及法律等其他问题,要想减少和及时处置家庭暴力,除了要帮助当事人早期了解伤情外,更应该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和处理,这既需要具备相应法律知识,也需要一定的处事技巧。
可见,一个好的“反家暴”提前介入模式,不仅要有前置的医学鉴定,也要有前置的法律和社会工作方面的帮助,不仅要提前了解伤情,也应该提前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若如此,类似前置干预家庭暴力的机构,就能发挥出更完整的预防和惩戒作用。